DDoS(分布式拒绝服务)攻击通过消耗目标系统资源或带宽使其瘫痪,常见的攻击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类:
通过海量数据包淹没目标带宽: - UDP Flood:伪造大量UDP包(如DNS响应、随机端口),占用目标带宽。 - ICMP Flood:利用ICMP协议(如Ping请求)发送洪水攻击。 - DNS Amplification:伪造受害者IP向开放DNS服务器发送查询,利用响应包放大流量(可达50-100倍)。
利用协议漏洞耗尽服务器资源: - SYN Flood:发送大量伪造的TCP SYN包,耗尽连接队列(半开连接)。 - Ping of Death:发送畸形/超大ICMP包,导致目标系统崩溃(现代系统已修复)。 - Smurf Attack:伪造受害者IP广播ICMP请求,触发全网设备响应。
模拟合法请求消耗应用资源: - HTTP Flood:高频HTTP请求(如GET/POST)耗尽Web服务器资源。 - Slowloris:保持大量慢速HTTP连接(不完整请求),占用并发连接池。 - CC攻击(Challenge Collapsar):针对动态页面的高频请求(如数据库查询)。
利用第三方服务器反射并放大流量: - NTP Amplification:伪造受害者IP向NTP服务器发送Monlist请求,响应包体积远大于请求。 - SSDP/SNMP反射:利用物联网设备协议缺陷放大流量。
组合多种攻击方式增强效果: - TCP-ACK + HTTP Flood:同时攻击网络层和应用层。 - DNS Query Flood + UDP Flood:混合协议消耗带宽和DNS服务。
攻击技术持续演进,防御需结合实时监控与多层防护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