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Linux系统中,分区的数量取决于你的具体磁盘配置,没有固定数量。以下是关键点总结:
至少需要1个分区:理论上可将整个磁盘用作单个分区(如 /
根分区),但这不是推荐做法。
推荐基础分区(典型安装):
/
(根分区):必需,包含系统核心文件和目录。swap
(交换分区):虚拟内存支持(尤其在物理内存不足时),但现代系统可能使用 swap文件
替代。标准分区布局(示例):
/boot # 引导文件(通常200-500MB,UEFI系统需EFI分区)
/ # 根分区(主系统,建议20GB以上)
/home # 用户数据(独立分区便于重装系统保留数据)
swap # 交换空间(通常为内存的1-2倍)
服务器/高级配置可能包括:
/var # 日志和动态数据(避免日志占满根分区)
/tmp # 临时文件(可设为独立分区或内存盘tmpfs)
/opt # 第三方软件
命令:
lsblk -l # 列出所有磁盘和分区
df -h # 查看已挂载分区的使用情况
sudo fdisk -l # 详细分区表信息(需root权限)
输出示例:
NAME MAJ:MIN SIZE MOUNTPOINT
sda 8:0 100G
├─sda1 8:1 512M /boot
├─sda2 8:2 20G /
├─sda3 8:3 50G /home
└─sda4 8:4 8G [SWAP]
EFI系统分区(ESP):
在UEFI启动的系统中必需,通常挂载到 /boot/efi
(FAT32格式,100-500MB)。
LVM/RAID:
逻辑卷管理或磁盘阵列可能隐藏物理分区细节,通过卷组(VG)和逻辑卷(LV)管理。
/var
日志暴增不会影响系统运行。/boot
)可设为只读。如有具体场景(如服务器部署、双系统等),可进一步优化分区方案。需要帮助分析现有分区或设计新方案吗?